[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文章阅读(2)

更新时间:2018-12-18 来源:行测 点击:

【www.haixia51.com--行测】

1.

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章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

对划横线的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固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是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2.1.

划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

B.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C.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D.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2.2.

作者在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金属球经过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C.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D.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2.3.

作者用来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采取行动的事实是(  )。

A.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B.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C.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D.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2.4.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2.5.

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

A.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漠孤烟、长城峰燧、丝绸古道、帝王陵寝、潇洒源头、葡萄美酒、古寺梵音、戈壁驼铃、敦煌艺术、雪域风情、峨眉风光、丽江古城、三峡风光……

无不引人入胜。就资源而论,文物古迹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果处理不好,破坏了文物,也破坏了旅游资源,就会两败俱伤。因此,在旅游业高速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首先,旅游业是经济产业,而旅游本身却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有时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其次,文物单位搞旅游,一定要适度,不可越出自己的容量。丽江去年接待了280万游客。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说:“当游客的人数超过了一处古迹的承受能力时,就难以使文物保护工作达到作为世界遗产所要求的标准。”试想,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面积那样狭小,又不通风,如果几十人往里挤,那将是个什么局面?对壁画肯定是灾难。故宫在旅游高峰期曾一天接待12万人次。游客摩肩接踵,这哪里是参观博物馆?这种情况如不加以限制,不仅文物受到破坏,对参观者也是一种愚弄。第三,缺乏管理的文物单位,不可贸然开放旅游。如楼兰古城、尼雅遗址,没有全面发掘清理,甚至有文物暴露于地表,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贸然开发旅游,其后果可想而知。第四,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美国洛杉矶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官员去年到泰山参观时“大吃一惊”,因为他在那里发现了“缆车、废弃物和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在外国人感到吃惊的地方,我们都习以为常。在文物景点架缆车、建商店甚至游乐设施,破坏景观,污染环境。总之,实施文物旅游时,一定要注意其文化内涵的宣传,文物保护放在首位。保护好了文物,也就保护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3.1.

文物单位接待游客要适度,文中举出的不适度的例子是(  )。

A.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

B.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C.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D.泰山上居然有缆车,在文物景点居然建立商品和娱乐设施

3.2.

美国洛杉矶文物保护官员游泰山时“大吃一惊”,说明了(  )。

A.泰山上真的有车,人们登山览胜便利多了

B.文物旅游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喜人

C.泰山在旅游高峰游人严重超量,使人很扫兴

D.文物景点上乱拆乱建现象相当严重

3.3.

假定下列旅游方式在参观文物景点时都是实际存在的,请根据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推断作者不赞成的一组旅游方式是(  )。

①在国家森林公园坐缆车鸟瞰湖光山色

②在八达岭坐缆车游览长城,将长城内外的风光尽收眼底

③游客乘敞篷汽车进入曲阜的孔林参观游览

④坐直升机盘旋于江河源头,观赏那里的奇异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

根据文意,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要协调进行

B.西部文物古迹丰富,要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

C.开展文物古迹旅游时,文物保护要放在首位

D.开展旅游不仅要看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3.5.

以下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A.旅游发展对文物破坏极大

B.文物古迹是旅游业重要资源

C.在发展旅游中注意保护文物

D.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院长都有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小伙子问。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的了。”年轻人固执地说。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但死没有。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等着吧。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提眼皮的那块股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老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院长道。

“我是博士。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4.1.

文章记述的对话发生的地点是( )。

A.综合性医院

B.儿童医院

C.康复医院

D.临终关怀医院

4.2.

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 )。

A.他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B.他母亲的精神状况

C.他母亲的生活情况

D.他母亲的经济状况

4.3.

男子迫切地希望( )。

A.医院治好他母亲

B.他母亲在他出国之前去世

C.带他母亲回家

D.带他母亲出国

4.4.

男子的母亲( )。

A.神志不清

B.精神好起来了

C.回光返照

D.毫无知觉

4.5.

文中“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意指( )。

A.这个人显老,其实很年轻

B.这个人显年轻,其实不年轻

C.这个人其实不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年轻

D.这个人其实很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也不年轻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它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5.1.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5.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5.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5.4.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5.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查看答案与解析 1.

有人也许认为,“写文章只要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材料细节有点出入是无所谓的。”义理是文章的灵魂,大凡写文章,不会不关注这一点。这种关注就应包含对支撑义理的材料的审慎核查与选用。

对划横线的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评了只重视表达义理,但是不重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B.肯定了既重视义理的表达,也重视材料细节必须真实的主张

C.批评了借口不妨害表达义理,而忽视材料真实性的错误认识

D.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不主张苛求材料细节的真实

矛盾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模糊性亦寓于万物运动之中。

鸡蛋可以孵鸡,当小鸡未啄出蛋壳时,总不能说它仍是蛋,亦不可称之为鸡,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而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铅块上放一比较大的金属球,短时间内它们均呈现出固体的属性,但经过长时间观察,又会发现金属球慢慢陷入铅块之中。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则过去被看成是固体的物质就出现了类似液体的属性。这里,固体与液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了。

处于昼夜之间的黎明或黄昏,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的浮沉迟数,都说明了客观世界的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也许会使这些模糊现象在某个层次上变得清晰起来,而在更深的层次上仍是混沌不清。

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人又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人们几乎可以同样地辨认胖子和瘦子、美丽和丑陋;人们无须测量车速便可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队;一行草书虽然大异于整齐的印刷字体,却照样可以被人看懂。

现实生活给模糊理论提出了无数研究课题,模糊理论力图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如果说前人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那么当我们今天研制和应用计算机的时候,却不可忘记最优秀的仿生标本——人、人的思维、判断是那样巧妙,人的经验是那样丰富,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将自己的思维方法传授给计算机,甚至用自己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观念去“陶冶”计算机,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2.1.

划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

B.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C.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

D.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2.2.

作者在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B.金属球经过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C.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D.中医的脏腑辨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2.3.

作者用来说明“人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采取行动的事实是(  )。

A.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B.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C.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D.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2.4.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

2.5.

作者认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是(  )。

A.用较为精确的数学语言和概念来描述现实中的模糊现象以及人脑中的模糊概念

B.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和控制、完成那些现代先进设备所不能完成的工作

C.人类如何将自己的智慧教给计算机的研究

D.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大漠孤烟、长城峰燧、丝绸古道、帝王陵寝、潇洒源头、葡萄美酒、古寺梵音、戈壁驼铃、敦煌艺术、雪域风情、峨眉风光、丽江古城、三峡风光……

无不引人入胜。就资源而论,文物古迹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两者关系处理得当,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如果处理不好,破坏了文物,也破坏了旅游资源,就会两败俱伤。因此,在旅游业高速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首先,旅游业是经济产业,而旅游本身却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经济效益,而且要注意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有时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其次,文物单位搞旅游,一定要适度,不可越出自己的容量。丽江去年接待了280万游客。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说:“当游客的人数超过了一处古迹的承受能力时,就难以使文物保护工作达到作为世界遗产所要求的标准。”试想,敦煌莫高窟的洞窟面积那样狭小,又不通风,如果几十人往里挤,那将是个什么局面?对壁画肯定是灾难。故宫在旅游高峰期曾一天接待12万人次。游客摩肩接踵,这哪里是参观博物馆?这种情况如不加以限制,不仅文物受到破坏,对参观者也是一种愚弄。第三,缺乏管理的文物单位,不可贸然开放旅游。如楼兰古城、尼雅遗址,没有全面发掘清理,甚至有文物暴露于地表,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贸然开发旅游,其后果可想而知。第四,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美国洛杉矶盖蒂文物保护研究所官员去年到泰山参观时“大吃一惊”,因为他在那里发现了“缆车、废弃物和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在外国人感到吃惊的地方,我们都习以为常。在文物景点架缆车、建商店甚至游乐设施,破坏景观,污染环境。总之,实施文物旅游时,一定要注意其文化内涵的宣传,文物保护放在首位。保护好了文物,也就保护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3.1.

文物单位接待游客要适度,文中举出的不适度的例子是(  )。

A.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

B.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C.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子挤进了几十人,故宫高峰期一天接待了12万人

D.泰山上居然有缆车,在文物景点居然建立商品和娱乐设施

3.2.

美国洛杉矶文物保护官员游泰山时“大吃一惊”,说明了(  )。

A.泰山上真的有车,人们登山览胜便利多了

B.文物旅游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喜人

C.泰山在旅游高峰游人严重超量,使人很扫兴

D.文物景点上乱拆乱建现象相当严重

3.3.

假定下列旅游方式在参观文物景点时都是实际存在的,请根据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推断作者不赞成的一组旅游方式是(  )。

①在国家森林公园坐缆车鸟瞰湖光山色

②在八达岭坐缆车游览长城,将长城内外的风光尽收眼底

③游客乘敞篷汽车进入曲阜的孔林参观游览

④坐直升机盘旋于江河源头,观赏那里的奇异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

根据文意,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要协调进行

B.西部文物古迹丰富,要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

C.开展文物古迹旅游时,文物保护要放在首位

D.开展旅游不仅要看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3.5.

以下选项最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是(  )。

A.旅游发展对文物破坏极大

B.文物古迹是旅游业重要资源

C.在发展旅游中注意保护文物

D.保护文物刻不容缓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院长都有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小伙子问。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的了。”年轻人固执地说。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但死没有。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等着吧。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提眼皮的那块股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老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院长道。

“我是博士。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4.1.

文章记述的对话发生的地点是( )。

A.综合性医院

B.儿童医院

C.康复医院

D.临终关怀医院

4.2.

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 )。

A.他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B.他母亲的精神状况

C.他母亲的生活情况

D.他母亲的经济状况

4.3.

男子迫切地希望( )。

A.医院治好他母亲

B.他母亲在他出国之前去世

C.带他母亲回家

D.带他母亲出国

4.4.

男子的母亲( )。

A.神志不清

B.精神好起来了

C.回光返照

D.毫无知觉

4.5.

文中“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意指( )。

A.这个人显老,其实很年轻

B.这个人显年轻,其实不年轻

C.这个人其实不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年轻

D.这个人其实很年轻,院长觉得自己老,所以认为他也不年轻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它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造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3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19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44%到1989年的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l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不到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不到全部出口的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5.1.根据作者的观点,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

A.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5.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

A.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形成了技术壁垒

D.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5.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

A.注意知识的积累

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发展新型经济

D.快速实现体制改革

5.4.下列说法,文章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知识的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5.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查看答案与解析

1.答案:

解析:

由问题“最准确”可知本题考查细节判断能力。

据括号中内容可知,在“不妨害所表达的义理”的前提下,对“材料细节有出入”的态度为“无所谓”。综合来看,前提肯定了材料对表达义理的作用,而态度表现了不苛求材料细节真实的主张,故D项正确。A、C两项为括号外主张,B项与句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题干问的是“所强调的是”,也即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在第一段,文中提到“另一些事物放到漫长的时间里考察也会使模糊性突出显现”,为了说明这句话,举出铅块和金属球融合的例子。因此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中第三段主要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且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就有“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A、B选项强调的是事物出现模糊性的时间短长,C是说人脑中概念的模糊性而非客观世界的模糊性。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题干“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定位到文中第三段,只有C选项的例子出现在第三自然段。>A项说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模糊性的认识,而非对其利用。>B项只是例证“>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没有提到人们如何利用它。>D项偷换概念,举的是>以前人们利用模糊理论的例子,>而非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因而与题干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客观世界的发展与模糊和清晰的矛盾并无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并列关系;B项中的“模糊的语言”是无中生有; C项文中最后一段说到“这已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所以把人类的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还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故符合文意;D项中“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文中并没有做这个比较,只是说“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反映在人脑中,便产生了概念上的模糊性”。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原文最后一句:使计算机具有更多的“人性”,这成为模糊理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文物单位搞旅游一定要适度,然后举了丽江去年接待280万游客和故宫一天接待12万人作为负面例子讲述旅游不能超出自己的限度,B项正确。

敦煌一个石窟里一下挤进去几十人是“试想”,并不是真实的例子,所以AC不选;泰山有缆车,文物景点建立娱乐设施是为了说明“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而举的例子,D也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文物景点,防止乱拆乱建”这一保护措施,所以从另一个方面,通过这个例子也看出了泰山上文物景点乱拆乱建现象相当严重,D正确。

文物保护官员游泰山大吃一惊的原因是看到泰山有“缆车、废弃物和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而不是因为泰山有车,登山便利,也不是因为有人超量,所以AC都错;B项“喜人”明显与文章意思相反。

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中说“在文物景点架缆车、建商店甚至游乐设施,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可知作者是反对旅游景点修建缆车的,所以①②都不是作者赞成的游览方式。

“乘敞篷车”、“坐直升飞机”等在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不能推断是否不赞成。故正确答案为A。

3.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中说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应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并且“保护文物刻不容缓”,所以B项“大力发展文物古迹旅游”与文意不符。

根据“两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相得益彰,处理不好,就会两败俱伤”可知保护文物与发展旅游要协调进行,A对;根据“在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可知文物保护要放在首位,C对;D项是对文章第三段第二句的同义转换,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3.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材料首先提出在旅游发展中,保护文物刻不容缓这一个观点,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讲述了如何保护文物。C项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当选。

材料重点不是在说旅游发展对文物的破坏有多大而是在说如何保护文物,所以A不选;B项没有点出“如何保护”之意;D项没有点出“在旅游发展中”。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可知,文章记述的对话应该发生在临终关怀医院。

故正确答案为D。

4.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等到什么时候?”以及“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等对话可知,男子向院长询问的是他的母亲什么时候去世。

故正确答案为A。

4.3.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从第42题的分析及最后一段男子摊出自己的护照、签证等可知,男子迫切希望自己的母亲在他出国前去世。

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从文中“可是我看到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以及下文院长的分析,可知男子的母亲毫无知觉。

故正确答案为D。

4.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材料中提到“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由此得知院长觉得自己老,才把眼前的男子当做年轻人看的。

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解析: 文章前三段构成总—分结构,先提出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接着二、三两段分述挑战来自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另一个是“自身准备的不足”。由表递进的关系词“更”可知,递进后面是重点,即后者是挑战的主要来源。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5.2.答案:

解析: 文章第六段提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根据上下文可知,发达国家注重的是知识经济,而我国的“传统产业”是工业化经济。由此可知,后半句话就是工业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相比的弊端。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5.3.答案:

解析: 由文章第三段“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可知,B项内容正确。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5.4.答案:

解析: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讨论的话题是知识经济的发展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并不是说知识经济本身具有负面效应,所以B选项中的“负面效应”的表述是错误的,是原文中没有提到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项可以第二段关于“知识”这一要素的阐释中推出;文章第二段用保罗·罗默的话即引出C项的内容;由文章第二段最后托夫勒的一句话可以推出D项内容

5.5.答案:

解析: 文章的后三段主要谈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D项内容是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本文来源:https://www.haixia51.com/xc/334108/

推荐内容

为您推荐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1 【答案】C。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 【答案】A。德国  解析: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乡

以下真题是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整理,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请考生以试卷为准。  一、常识判断  1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 顺应客观规律B 注重主动思考  C 能够坚持不懈D 能够触类旁通  1 【答案】A。解析:庖丁解牛是指庖丁解剖了全牛。比喻经过反

2019-07-03 17:20:07   乡镇公务员考试真题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14 【答案】A。德国  解析: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以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的真题做出的答案及解析,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建议考生在看解析时参考答案选项。  60 【答案】C。47  解析:老李家的人均水费为210×5÷6=175元,老张家的人均水费为(180×5+30×7)÷5=222元,则所求为222-175=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真题】下列关于党的重要思想,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