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21)

更新时间:2018-10-18 来源:行测 点击:

【www.haixia51.com--行测】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1.1.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成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和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炎热,造成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状况,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明显

1.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城市热污染

B.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C.热污染的灾难说

D.热污染的温室效应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阳历”与“阴历”这两个词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其理解有误。有人认为阳历来自外国,这是不对的。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千年前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已经是阴阳历并用。《书经·尧典》上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阴阳历并用。西洋在希腊罗马时代也夹用阴阳两历,和我国原是一样的。阴历是完全依据月亮的[a],阳历则完全依据太阳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两个小数不能相互除尽,要把它们合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知道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把阴阳二历调和得相当成功。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地球绕日因为昼夜长短太阳高低的不同,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为气,十二个为节。节应在月初,气应在月中,譬如立春为阴历正月之节,雨水乃正月之气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36514天,一节一气平均30天多一点。而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有余。过了若干时候必会有月份单有节而无气,或单有气而无节。这有节无气的月份就叫做[ ]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阴阳两历的周期都照顾到了,维持了一个月中晦朔弦望,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它的缺点是年度长短不同,平年只有354天,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计算极不方便。

2.1.

填入第一段[a]两处最恰当的说法分别是( )。

A.“行动”和“周期”

B.“运转”和“周期”

C.“圆缺”和“远近”

D.“运行”和“运行”

2.2.

第二段讲二十四节气时,指出节气“可称阳历的一部分”,这样说是( )。

A.因为他有一部分节气是根据阴历推算确定的

B.因为二十四节气恰好分布在十二个月之内

C.因为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没有阳历了

D.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2.3.

第二段末的[   ] 中应填的词语是哪一项?( )

A.小月

B.残月

C.闰月

D.平月

2.4.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阳历的是( )。

A.以一年为365.24天

B.以一月为29.53天

C.闰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

D.七月、八月都是31天

2.5.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阴阳历并用的是哪一项?( )

A.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B.年无四季不成岁,月有朔望倍觉亲

C.十分成功地运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D.根据月亮绕地球、地球绕太阳的运行来制定历法

3.1.

>下列对“>禽流感”>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受到感染的一种传染病

B.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

C.禽流感是能同时给禽类和人类造成大量死亡的流行性感冒传染病

D.禽流感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

3.2.

>对文中“>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兽医与人类健康专家之间缺少联系

B.指人类无法控制禽流感,说明这个世界十分脆弱,连小小的病毒都对付不了

C.感叹世界上还没有跟踪鸟类、监控动物疾病的机构

D.指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漏洞

3.3.

>不属于专家们认为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的一项是(    )>。

A.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

B.减少经济损失

C.降低诊断试验的费用以及在国际卫生组织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

D.使科学家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

3.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动物疾病,要求成员向其报告动物疾病的情况

B.医学院和兽医学院需要更多合作

C.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研究建造水坝和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怎样改变了鸟类的迁徏方式,并促进了禽流感的传播

D.科学家已从鸭子、鹅、天鹅和火烈鸟等各种动物身上查出H5N1变异病毒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          ,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4.1.

填入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依存

B.紧紧相连

C.环环相扣

D.彼此交集

4.2.

下列有关“维生素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人的肝脏合成

B.存在至今不足百年

C.血管破裂时起作用

D.保障凝血因子的合成

4.3.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上述人群”不包括(  )。

A.新生儿

B.肝病患者

C.胆管结石患者

D.胆管肿瘤患者

4.4.

普通人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由食物获取或由肠道生成

B.这种维生素不能与水相融

C.一般很少发生血管破裂现象

D.人体肠道内菌群非常丰富

4.5.

下列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

B.维生素K的发现

C.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

D.一种参与凝血的因子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远古海底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就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的假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           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          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          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5.1.

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5.2.

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5.3.

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万米

5.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相互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5.5.

文中①—②处缺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查看答案与解析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的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6℃;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1.1.下列对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第三段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成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表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使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气候变暖和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炎热,造成这些状况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状况,一个世纪后,城市的温度变化要比农村更明显

1.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本文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城市热污染

B.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C.热污染的灾难说

D.热污染的温室效应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阳历”与“阴历”这两个词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其理解有误。有人认为阳历来自外国,这是不对的。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千年前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已经是阴阳历并用。《书经·尧典》上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阴阳历并用。西洋在希腊罗马时代也夹用阴阳两历,和我国原是一样的。阴历是完全依据月亮的[a],阳历则完全依据太阳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两个小数不能相互除尽,要把它们合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知道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把阴阳二历调和得相当成功。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地球绕日因为昼夜长短太阳高低的不同,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为气,十二个为节。节应在月初,气应在月中,譬如立春为阴历正月之节,雨水乃正月之气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36514天,一节一气平均30天多一点。而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有余。过了若干时候必会有月份单有节而无气,或单有气而无节。这有节无气的月份就叫做[ ]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阴阳两历的周期都照顾到了,维持了一个月中晦朔弦望,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它的缺点是年度长短不同,平年只有354天,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计算极不方便。

2.1.

填入第一段[a]两处最恰当的说法分别是( )。

A.“行动”和“周期”

B.“运转”和“周期”

C.“圆缺”和“远近”

D.“运行”和“运行”

2.2.

第二段讲二十四节气时,指出节气“可称阳历的一部分”,这样说是( )。

A.因为他有一部分节气是根据阴历推算确定的

B.因为二十四节气恰好分布在十二个月之内

C.因为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没有阳历了

D.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2.3.

第二段末的[   ] 中应填的词语是哪一项?( )

A.小月

B.残月

C.闰月

D.平月

2.4.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阳历的是( )。

A.以一年为365.24天

B.以一月为29.53天

C.闰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

D.七月、八月都是31天

2.5.

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阴阳历并用的是哪一项?( )

A.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B.年无四季不成岁,月有朔望倍觉亲

C.十分成功地运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D.根据月亮绕地球、地球绕太阳的运行来制定历法

3.1.

>下列对“>禽流感”>的定义,准确的一项是(    )>。

A.禽流感是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受到感染的一种传染病

B.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

C.禽流感是能同时给禽类和人类造成大量死亡的流行性感冒传染病

D.禽流感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

3.2.

>对文中“>缺乏能像跟踪人类疾病那样监控动物疾病的有力机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兽医与人类健康专家之间缺少联系

B.指人类无法控制禽流感,说明这个世界十分脆弱,连小小的病毒都对付不了

C.感叹世界上还没有跟踪鸟类、监控动物疾病的机构

D.指全球公共卫生网络在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漏洞

3.3.

>不属于专家们认为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的一项是(    )>。

A.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

B.减少经济损失

C.降低诊断试验的费用以及在国际卫生组织之间分享更多的信息

D.使科学家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

3.4.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动物疾病,要求成员向其报告动物疾病的情况

B.医学院和兽医学院需要更多合作

C.世界卫生组织已开始研究建造水坝和其他环境因素可能怎样改变了鸟类的迁徏方式,并促进了禽流感的传播

D.科学家已从鸭子、鹅、天鹅和火烈鸟等各种动物身上查出H5N1变异病毒

人体血管内的血液昼夜奔流不息。然而一旦血管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coagulation),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这种神奇的保护机制涉及一大串连锁反应,已知参与其中的物质多达数十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          ,层层递进,经过一系列级联和放大效应最终使得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正是由于后者的出现,液态的血液才慢慢转变为胶冻状并不再流动。

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数为蛋白质,它们在肝脏合成、降解和失活,因而肝脏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肝功能差的患者常常会出现皮下淤血。除此之外,肝脏合成某些凝血因子还少不了一种营养素的帮助——这就是维生素K。

维生素K的促凝血作用是在1934年被一位名叫达姆(Henrik Carl Peter Dam)的丹麦科学家发现的。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了某种异常: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达姆采集了鸡的血液,发现鸡血的凝固时间大大延长了。这说明脂类食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5年之后,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止血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凝血维生素”或维生素K。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作为谷氨酸γ羧化反应的辅因子,维生素K能够确保肝脏产生足够的正常凝血因子,继而保证凝血反应正常进行。天然维生素K(K1和K2)不溶于水,因而需要从富含脂类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中摄取。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维生素K的吸收依赖胆汁,因此当胆汁流动的管道(胆管)被结石或肿瘤阻塞时,患者常常会发生维生素K缺乏,继而产生凝血障碍。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维生素K的合成能力不足,容易缺乏维生素K而产生出血症状。针对上述人群的出血,补充维生素K会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4.1.

填入文章第一段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互依存

B.紧紧相连

C.环环相扣

D.彼此交集

4.2.

下列有关“维生素K”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人的肝脏合成

B.存在至今不足百年

C.血管破裂时起作用

D.保障凝血因子的合成

4.3.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上述人群”不包括(  )。

A.新生儿

B.肝病患者

C.胆管结石患者

D.胆管肿瘤患者

4.4.

普通人并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可由食物获取或由肠道生成

B.这种维生素不能与水相融

C.一般很少发生血管破裂现象

D.人体肠道内菌群非常丰富

4.5.

下列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最恰当的是(  )。

A.维生素K的凝血作用

B.维生素K的发现

C.人体自身的凝血功能

D.一种参与凝血的因子

        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它的顶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最。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远古海底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就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的假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           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          不需叠上几层,最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最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          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5.1.

对第二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5.2.

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5.3.

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最高只能达到万米

5.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相互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5.5.

文中①—②处缺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查看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解析:

根据文段第一句话“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可知A选项正确。由原文“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可知作者以工业发达的美国为例说明“热污染”的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热,那么显然,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所以B选项正确。由文中“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升高。”可知“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所以C选项正确。故排除A、B、C。由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而不是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答案:

解析:

A选项对应第三段的第二句内容“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第三句的“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依据第四句“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所以C选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文中第三段最后只提及全球气温的变化,并未对城市和农村进行比较。所以不符合原文的是D选项。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1.3.答案:

解析:

文章的第一段首先介绍热污染的定义及其危害,然后论述危害之一对水体的危害。第二段介绍另一种危害——对大气的危害。第三段指明“热污染”的根本原因同时呼吁人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治热污染。所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热污染危害严重,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B选项最符合文章的主旨,故本题选择B。

2.1.答案: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根据第一段中提到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可知,>[a]提到的是月亮的“运转”情况,而提到的是太阳的“周期”情况。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由文中第二段第一句话就讲“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的轨迹来确定的。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A>项小月是指>阳历一个月三十天或农历一个月二十九天的月份>;>B>项是指月亮的月相,并非文意要表达的意思。根据后文的语境义可作出判断,尤其是“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这一句,闰年肯定是与闰月相对应的。

>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语意,阴历完全是依据月亮的圆缺。而月亮的圆缺就是绕地球公转引起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以一月为29.53天,恰恰是阴历的计算方法,所以B项描述的不是阳历算法。

>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语意,一年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定的,属于阳历一部分。同时“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所以“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属于单纯的适用阳历,并非阴阳历并用,A选项错误。其他选项理解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解析:

>文段“>禽流感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人类在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后也可能会受到感染。此外,飞沫、呼吸道分泌物也能传播病毒。”>介绍了禽流感的定义,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因此,正确答案为B

3.2.答案:

解析:

3.3.答案:

解析:

>篇章中第三段“>如果及早发现并做出有效反应,本来可能控制禽流感的蔓延、减少经济损失,并使科学家们能确定传播病毒的动物。”>可以看出及时公布疫情信息的好处。只有C>项内容不是文段中提到的好处。因此,正确答案为C

3.4.答案:

解析:

>篇章中第二段“>虽然世卫组织研究一些动物疾病,但它并没有要求成员向其报告这些动物疾病的情况。”>可知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动物疾病,没有要求成员向其报告动物疾病的情况。因此,正确答案为A

4.1.答案:

解析:

根据后面的“层层递进”可排除A、D;观察B、C,显然C更符合语境,前后搭配连贯。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

解析:

A项,“维生素K”也可从食物中摄取,表述错误;B项错误,“维生素K”一直存在,而发现时间不足百年,表述错误;C项,“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血管破裂时起作用的是凝血因子,表述错误;由C项分析可知,D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解析:

根据就近原则,可知“上述人群”对应前面两句,包括新生儿、胆管结石和胆管肿瘤患者。故正确答案为B。

4.4.答案:

解析:

由“但是正常情况下人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K,因为还有部分维生素K(K2)可经肠道细菌合成”可知,A说法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4.5.答案:

解析:

A、D明显不对,属于偷换概念,维生素K只有促凝血作用;B项是对第3段的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5.1.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语句逻辑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第一句讲各国学者弄清了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第二句具体讲各国学者是如何弄清来龙去脉的,对第一句做具体的说明,故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关键词“根据”将材料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板块运动的知识介绍,为背景说明;后半部分为主旨内容,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故C选项正确。A、D选项未抓住重点;B选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虽然科学家推算10000米为山脉上升的极限负荷,但>关于山脉最终高度的推算均为假设,并非确定性信息,>此外,>在最后一段中,“然而”做为关键词表转折,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故A选项正确。>C、D选项过于绝对,>B选项过度推论,均与材料相违背,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5.4.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地球最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可知,A选项“约100公里”与材料中“约不到100公里”不符,故不选;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运动、碰撞使得“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形成的,而非“沉积岩相互碰撞”,B选项表述错误,故不选;根据“>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D选项将不确定信息确定化,故不选。由材料“>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和“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5.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分析>①处前后语意可知,句子前后构成假设关系,前句提出假设,后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用豆腐来叠罗汉”为假设,“最终垮台”为结果,故用关联词“>如果……那么>”,故排除A、C选项;分析>②处前后语意可知,前后仍为假设关系,“>如果……就>”与“>如果……那么”均为表假设的关联词,但,“就”在此处不符语法应用,语句不通,排除B选项,综上选D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本文来源:https://www.haixia51.com/xc/202397/

推荐内容

为您推荐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1 【答案】C。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解析:《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C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 【答案】A。德国  解析: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县乡

以下真题是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整理,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请考生以试卷为准。  一、常识判断  1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 顺应客观规律B 注重主动思考  C 能够坚持不懈D 能够触类旁通  1 【答案】A。解析:庖丁解牛是指庖丁解剖了全牛。比喻经过反

2019-07-03 17:20:07   乡镇公务员考试真题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14 【答案】A。德国  解析: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1999年1月1日,欧盟国家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和在实行欧元的国家实施统一货币政策。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斯洛文尼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以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根据网上搜集以及考生回忆的真题做出的答案及解析,在题号顺序上可能与考生的试题有出入,建议考生在看解析时参考答案选项。  60 【答案】C。47  解析:老李家的人均水费为210×5÷6=175元,老张家的人均水费为(180×5+30×7)÷5=222元,则所求为222-175=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解析

【真题】下列关于党的重要思想,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

2019-07-03 17:20:07   公务员行测真题及答案